![]() |
中鐵一局滬寧合項目跨文華路連續梁合龍 ——系標段內最大跨度連續梁
7月14日,中鐵一局滬寧合項目跨文華路連續梁順利合龍,這一關鍵節點的完成,不僅標志著工程建設邁入新階段,更彰顯了我國高鐵建設在技術創新、生態保護與管理效能上的綜合實力,為滬寧合高鐵的后續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北沿江高鐵這條“鋼鐵巨龍”再添新亮點。
作為標段內最大跨度連續梁,該工程的技術挑戰具有復合型特征。60m+120m+60m 的跨徑布局本已對結構穩定性提出極高要求,加之橋梁位于曲線上,梁體線性控制需兼顧跨度與曲率雙重變量,施工精度必須控制在毫米級。59 個梁段的銜接不僅要滿足力學平衡,更要契合曲線軌跡的平滑過渡,其難度堪比 "在鋼絲上搭建積木"。更特殊的是,兩個連續梁為非對稱結構,自重分布差異顯著。此外,工程所處區域天然氣管線密集,給樁基施工帶來嚴苛限制。
面對多重壓力與困難,項目部多次組織協調會,創新采用 "動態不平衡配重法",通過實時監測梁體應力變化,精準調整掛籃配重荷載,破解了非對稱結構施工的難題。依托工程實踐,項目已取得 3 項實用新型專利,形成 2 項企業級工法,充分體現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在高鐵建設中的生動實踐。這種以技術創新破解 “卡脖子” 難題的路徑,為我國大跨度橋梁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高鐵技術持續領跑世界。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始終秉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通過泥漿循環處理系統實現鉆渣回收率超 95%,配套雨水污水收集槽,確保施工尾水循環利用。實現了“施工不擾民、完工護生態”的承諾。這種將生態保護嵌入施工全流程的做法,不僅守住了皖東地區的生態底色,更詮釋“交通建設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的新時代要求,為重大工程生態治理提供了范本。
施工現場
順利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