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認識鐵軍
兩年前,我有幸被鐵建公司在西安的項目部聘用,成為鐵建公司的一名編外人員,因而有機會在施工一線了解這個有著50年光榮歷史的企業。通過采訪報道項目推進過程中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員工,進而認識了鐵建公司的響亮名號——鐵軍。
初識鐵軍之名,是在十四運重點工程、西安市下穿灞河最長隧道、首條過河隧道與綜合管廊合建工程和首個涉及河床深厚淤泥層的浐灞生態區錦堤六路過河隧道項目上。鐵建公司承擔難度最大的1458米下穿灞河段施工任務,工期僅有14個月。面對疫情影響、工期壓力、淤泥地質、施工風險等諸多困難,項目全員團結一心,敢于亮劍,進場開工即進入搶工大干狀態,按照合同工期倒排生產計劃,制定了包括8個大節點56個小節點的考核目標,利用BIM+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高效組織施工,合理調配資源,嚴格過程管理,并通過大力開展黨建活動、勞動競賽等不斷提振士氣,凝心聚力,實現了進度、安全、質量、成本的全面受控,涌現了《堅守一線的指揮官——項目副經理王建龍》、《灞河項目儒先鋒——工程部長趙輝》、《在角色轉變中成長——項目總工馮波》、《踏遍工地人未老——工地安全員張自強》、《低調的關鍵人物——工地電工武鐵衛》、《戰灞軍中糧草官——項目物機部長李龍成》、《攻堅克難急先鋒——現場副經理羅朋》《灞河龍騰寫華章——施工負責人許騰龍》等一批立足崗位奉獻建功的先進典型,受到地方政府、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持續鏖戰過程中,業主單位兩次發來賀信,稱贊項目員工“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勝利”,是能打硬仗、打勝仗的“鐵軍”,創造了“浐灞速度”,展現了央企擔當。最后,工程比計劃工期提前一個月實現通車目標。在地方政府隆重舉行的通車儀式上,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浩不吝美言,盛贊隧道建設者“發揚鐵軍精神,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認識鐵建公司“鐵軍”之名的另一場漂亮仗,是上莊綜合開發項目部承建浐灞生態區迎十四運景觀提升綠化工程。從筑路人跨界到城市綠化工程領域,項目部全員克服諸多困難,科學組織施工,充分調動資源,合理安排進度,狠抓工程質量,確保高效推進。通過采寫《革命戰士一塊磚——優秀共產黨員馬英明》、《都是花田泥腿子——現場施工負責人溫恒智》等典型,展現項目團隊的“鐵軍”精神。尤其是十四運開幕前,項目部緊急接手迎賓重要通道上莊片區元朔路周邊環境提升整治工程,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班子靠前指揮,黨員率先垂范,全員團結一致,不斷強化“工期就是命令”的責任意識,持續搶工大干,順利完成了任務,彰顯了強勁的團隊戰斗力和央企的責任擔當,得到了市、區政府的高度贊揚。業主單位浐灞發展集團專門向鐵建公司發出表揚信,稱贊上莊項目員工“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勝利”。在這場突擊戰中,我聚焦施工現場,領略“鐵軍”風范,采寫的《只為那一場花開》、《只為浐灞更美麗》等宣傳報道發布在“強國學習”、《工人日報》等媒體,在更大范圍傳播“鐵軍”威名。
融入鐵建公司,更加深對“鐵軍”的認識。公司在承建被稱為西安城建史上難度最高、規模最大的西安火車站改擴建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太華路鐵路跨線橋改建工程中創造出“提前10天完成舊橋拆除,提前24天完成新橋下部結構,提前38天完成預制梁架設,提前40天實現通車目標”的“太華速度”,刷新了跨越既有鐵路營業線施工的新紀錄;《筑路軍中馬前卒黃燕寶》把施工現場當作提升自我的黃埔軍校,四年磨一劍,僅在一個項目上,就斬獲“火車頭獎章”“陜西省杰出青年崗位能手”“集團公司杰出青年”等多項榮譽,實現了從“工程菜鳥”到“技術尖兵”飛躍;寶成線K227地質災害整治工程項目經理伏彥紅,歷練十三年首次領兵出戰,把工程門類齊全、地質災害風險大、技術難度高的小項目當作鍛煉隊伍的大舞臺,勇敢擔當,精細管理,通過“減法”創“贏機”、實干出實效,自己《成長為能扛之人》,還帶出了一支高素質的戰斗團隊。在我的身邊,還有《以青春之名——青年黨員岳朋》、《一顆閃亮的螺絲釘——試驗室主任侯祥祥》、《讓夢想從灞河啟航——施工負責人李有航》、《金戈的堅持——施工負責人張金戈》等優秀員工,他們用立足崗位奉獻建功的行動,展現著鐵軍新一代的風采。認識了解他們,“鐵軍”在我的心中越來越具體生動。“鐵軍”,是一個個生龍活虎、敢打敢拼的先進典型,是一個個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一線故事,是一個個造福百姓、繁榮社會的精品工程。鐵軍精神,是鐵建公司的靈魂。
當我得知,鐵建公司的前身是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以血肉之軀修筑“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的英雄鐵道兵搶修隊時,我深深明白了,鐵建公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征戰半個世紀,步伐仍矯健有力的生命奧秘。
責任編輯: 李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