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星∣魏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從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到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從看著施工圖紙的無從下手,到熟悉掌握標準并指導交底,從攥緊水準儀三腳架時的掌心冒汗,到暴雨中扛著全站儀校準監測點的腳步沉穩,成長從不是一蹴而就的華麗轉身,而是日復一日的精進與沉淀,作為2024年度公司優秀共青團員的魏剛,他的成長藏在每一道焊花濺落的火星里,刻在每一圈卷尺拉伸的刻度中。
2020年7月,畢業于西安石油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魏剛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青春的熱血毅然加入中鐵一局四公司,成為滬蘇湖鐵路項目三分部的一名技術人員,作為缺乏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的新人,業務能力的欠缺和生活節奏的改變都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幫團結奮發、互幫互助的同事,在他們不遺余力地指導和幫助下,魏剛不斷豐富著專業知識,增強著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讓他在工程部能快速成長起來,先后在多個節點工程搶工過程中貢獻了重要力量。
成長是圖紙上擦改千次的鉛筆痕
2022年至2023年,滬蘇湖項目掀起了大干熱潮,面臨特殊結構多、鄰近營業線施工安全風險高、安全壓力大等特點。魏剛與同事始終堅守在施工一線,與施工隊伍同吃同住同時上下班。白天跑現場,晚上他還會拉著同事一起結合現場工作實際,深入研究施工圖紙,反復核對工程量,不斷優化設計,每張圖紙上都刻下了已數不清的修改痕跡,通過現場核對原地面標高,統計墩身尺寸高度,一步步完善著施工方案,大大減少了基坑土方開挖量,節省了項目建設成本。
成長是基坑中漫過膝蓋的泥漿
7月份的上海正值盛夏酷暑,正午后的深基坑內體感溫度甚至超過了40°,許多工人們紛紛產生了懈怠情緒,使得項目推進滯緩。為了能夠順利開展鑿除樁頭作業,魏剛扛起水準儀便爬下基坑,沒過了膝蓋的淤泥未能消磨他攻堅的斗志,緊鎖著膠鞋的粉砂也無法束縛他奮戰的決心,憑借著繩鋸木斷的毅力與百折不撓的信念,他赤著腳,以近乎于爬行的姿態完成了樁頭抄平作業。在連續梁合龍的關鍵時期,為了提前完成節點任務,魏剛經常帶領施工人員通宵鏖戰,后半夜為了能讓工人安心作業,節省時間,他在40米高的梯籠上來回穿梭,幫助大家解決用餐等“后勤”問題。正是這樣默默耕耘,項目得以按期順利完成,并獲得了上級單位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成長是對講機里守至破曉的嘶啞聲
2024年8月,滬蘇湖鐵路項目臨近收尾,項目需要完善竣工資料的同時還負責了地方代建市政道路現場管理工作,這部分施工規模雖小,但小型構件、結構物較多,且工期緊、管線遷改難度大。為完成復雜的任務、克服多重挑戰,魏剛主動請纓,積極與各單位溝通協調,對接管線遷改工作。在工地上,經常可以看到他和同事兩人肩扛水準儀飛奔的身影。在深夜的現場,經常能聽到兩種聲音,一種是混凝土振搗棒低沉的震顫聲,另一種便是魏剛在對講機里鏗鏘有力的交流聲?!艾F場就剩一車了,路上還有嗎?剩下的抓緊發啊!”正是在此起彼伏的一遍遍“合唱”中,項目提前15天高標準完成瀝青鋪設作業,為項目部和公司在業主及各參建單位中贏得良好聲譽和行業認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魏剛始終堅信,應以百倍熱忱擁抱新挑戰,在學習中不斷淬煉成長,以自我鞭策之態積蓄能量,持續提升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從容肩負起企業賦予新時代青年的偉大使命。他既懷“會當凌絕頂”的豪邁志向,亦具“積土成山”的沉潛定力,在攀登理想高峰的征程中,他始終以跬步深耕的扎實作風丈量每一份責任。如今,魏剛正以躬行實踐為筆,在時代答卷上勾勒出新時代青年的蓬勃朝氣與使命擔當,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出璀璨光芒。
榮獲2024年度公司優秀共青團員
魏剛與同事研究施工圖紙
榮獲2023年度“先進個人”
魏剛組織項目青年開展志愿活動
魏剛參與建設的滬蘇湖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