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典型丨青春的堅守與榮光——記中鐵一局技術標兵韓甲豪
2025年7月10日,陜西省“中鐵一局杯”試驗員職業技能競賽現場,鹽宜鐵路項目賽場內靜得能聽見儀器運轉的細微聲響。渝萬鐵路項目參賽選手韓甲豪,正屏息凝神地操作著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測試設備,指尖在儀器上的每一次移動都精準如教科書。當大賽組委會宣布他斬獲第三名時,這個常年與砂石、水泥為伴的年輕人,臉上綻開了靦腆又自豪的笑容——那雙布滿薄繭的手,此刻穩穩接過的不僅是一份榮譽證書,更是對他從職場新人到技術標兵成長之路的最佳見證。
青春在汗水中淬煉成長
2023年盛夏,剛畢業的韓甲豪帶著對基建事業的憧憬加入中鐵一局四公司,成為包銀高鐵項目一分部的試驗新兵。同年12月轉戰渝萬高鐵中心試驗室,面對新環境、新任務,他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與責任感,他迅速扛起土工試驗、路基填筑檢測、砂石料檢驗、混凝土性能測試、橋梁張拉及彈性模量測定、鋼筋及連接件拉伸彎曲等多項關鍵試驗任務,在與冰冷儀器和枯燥數據的朝夕相處中,開啟了職業成長的淬煉之旅。
初入職場時,業務能力的短板與生活節奏的劇變曾讓他倍感壓力。幸運的是,項目團隊中濃厚的“傳幫帶”的氛圍為他提供了堅實支持,經驗豐富的同事們樂于分享知識和經驗。韓甲豪則以‘海綿吸水’般的勁頭努力鉆研試驗原理,不放過每一次實踐操作的機會,在反復練習中磨練技能。得益于同事們的傾囊相授和他自身的刻苦,他不僅較快地彌補了專業知識上的短板,實際操作能力也顯著提升。在短時間內成長為試驗室的中堅力量,在后續多個節點工程的搶工攻堅中,用精準的試驗數據為工程質量保駕護航。
面對繁重的檢測任務和緊迫的工期,他始終堅守崗位,確保每一項試驗數據的準確與及時。正是這些嚴謹可靠的試驗結果,為渝萬高鐵的工程質量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從試驗新兵到業務骨干,韓甲豪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專業和責任心,為工程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青春在堅守中破繭蛻變
渝萬高鐵項目地質條件復雜,高填深挖路基段落眾多,對填筑質量和壓實系數的控制堪稱“毫米級”嚴苛。韓甲豪深知,試驗數據的毫厘之差,可能影響整個工程的安全與壽命。白天,他頂著烈日穿梭于取土場、填料加工區和路基施工現場,腳印遍布每一段待檢測的路基;夜晚,試驗室的燈光常常亮至深夜,他伏案研究規范標準,讓每一個數據都經得起推敲。
2024年夏季,項目進入關鍵施工階段,某段高填方路基在碾壓后壓實系數持續不達標,成為阻礙軌道鋪設進度的“攔路虎”。連續一周,韓甲豪幾乎以工地為家,晝夜不分地觀測碾壓過程、分層取樣、檢測壓實度,反復調整填料含水率控制范圍和碾壓工藝參數。試驗室里,他通宵達旦進行擊實試驗、顆粒分析、液塑限測試,在堆積如山的試驗記錄中比對不同料源、不同含水率下的壓實效果,抽絲剝繭般分析沉降原因。
最終,他精準鎖定癥結——填料天然含水率波動大且級配不良,導致現有碾壓工藝難以實現均勻壓實。據此提出的“加強填料源頭篩分控制+嚴格悶料工藝確保含水率均勻+特定區域增加補壓遍數”綜合方案,成功攻克了技術難題,不僅保障了路基施工質量,更挽回了關鍵工期。這份25歲的執著與專業,讓他在同齡人中嶄露頭角,完成了從“技術小白”到“試驗尖兵”的漂亮轉身。
青春在賽場中綻放光芒
2025年5月,中鐵一局四公司2025年度試驗員職業技能競賽拉開帷幕,韓甲豪的名字出現在渝萬高鐵項目參賽名單上。這場旨在提升試驗檢測人員專業技能、助推工程質量提升的賽事,成為他檢驗能力的新戰場。憑借扎實的功底,他以初賽第四名的成績順利入圍陜西省“中鐵一局杯”試驗員職業技能競賽。
備賽之路布滿挑戰。日常試驗任務不能懈怠,他便把休息時間全部投入強化訓練。游離氧化鈣試驗的精確稱量、混凝土電通量試驗的秒級把控、土顆粒分析(篩析法)的細致操作、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拌合物性能測試的高效協同——四大競賽項目,每一項都考驗著操作者的精準度與熟練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必須在45分鐘內完成,超時1分鐘就扣1分;電通量試驗更是要精確到秒,絲毫馬虎不得。”他在與隊友復盤時,眼神里滿是對細節的敬畏。
7月10日的決賽現場,氣氛緊張得仿佛能擰出水來。理論考試中,韓甲豪沉著審題,將平日積累的專業知識轉化為筆下的從容;實操環節,當抽到C45強度等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坍落度需控制在140-180mm范圍的題目時,他迅速梳理思路,面對現場提供的42.5水泥、中砂、5-16mm碎石、16-31.5mm碎石、Ⅱ級粉煤灰和聚羧酸減水劑,快速完成配合比參數計算、精準稱量,每一個動作都干凈利落、一氣呵成。
當裁判宣布“坍落度實測值179mm”時,韓甲豪緊繃的肩膀終于放松下來。最終,他以總分第三名的成績站上領獎臺,成為本次大賽最年輕的獲獎者,讓青春的鋒芒在技能賽場上盡情綻放。
“以汗水丈量成長,用專注詮釋匠心。”韓甲豪的故事,恰是這句話的生動注腳。在他看來,平凡的試驗崗位從來不是事業的終點,而是通往卓越的起點——每一次試驗數據的精準捕捉,都是攀登技術高峰的堅實臺階;每一次對細節的極致追求,都是對“工匠精神”的鮮活注解。
從校園到工地,從新手到標兵,這個年輕的試驗員用“跬步千里”的恒心鍛造專業能力,以“積水成淵”的定力沉淀青春價值。他的成長軌跡,既是新時代青年對工匠精神的執著踐行,更是萬千一線建設者對“建精品工程,筑百年基業”企業使命的鏗鏘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