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新運公司首個橋墩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玉元高速特大橋18#墩澆筑完成;
2024年6月1日,新運公司首個連續梁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玉元高速特大橋順利合龍;
2024年7月1日,新運公司首個隧道工程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法土山隧道順利貫通;
2024年10月18日,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玉元高速特大橋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2024年11月19日,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首孔T梁成功架設;
2025年3月28日,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仙福一號隧道開挖;
2025年6月17日,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G213國道改移工程提前開通;
……
大化鐵路專用線是連接中老鐵路化念站與玉昆、仙福兩大鋼鐵企業的重要交通動脈,承載著降低園區物流成本的重要使命。該項目也是中鐵一局新運公司首個鐵路全專業的“新領域”項目,從項目策劃到施工建設,從制度創新到大商務管理,從首個隧道到首座橋梁,每個環節都承擔著先行、先試的探索使命,承載著新運公司理清發展思路,找準細分賽道,勇于創新探索的大膽實踐。
錨定多元化,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因地制宜培育新領域產業集群,既是補鏈強鏈延鏈的重要舉措,也是謀定新賽道前瞻布局的關鍵“落子”。
2020年,隨著鐵路傳統市場的萎縮,新運公司加強市場研判,把準市場脈搏,因勢而變、順勢而為,緊緊抓住國家一攬子政策措施全面實施的契機,在做精做專鐵路市場、做大做強城軌市場、做優做細運輸市場的基礎上,實施“新領域”發展戰略,通過開拓新領域、新市場,不斷培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在發展戰略推進落地的征程上,新運公司不斷探索,先后成立了城建一公司、城建二公司等“新領域”分公司;從頂層設計深抓藍圖謀劃,編制了《新運公司“全新領域”業務三年(2023-2025 年)發展實施方案》,調整了“四大”主營板塊,將“新領域”作為發展戰略寫進主營板塊。逐步建立了“新領域”人才庫,外引內培,不斷嘗試“揭榜掛帥”“賽馬”“軍令狀”制度和方法,完善“新領域”人才梯隊建設,堅定不移向新的藍海市場要增量,把新興領域打造成企業新增長極。
通過體制機制為新領域市場“松綁”,激發了全公司“放心試、大膽闖”的熱情。全體參建員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忘我的拼搏奉獻,堅持以干促攬、以質取信,實現滾動經營。翻閱新運公司近五年來的行政工作報告,新領域發展的數據“異常搶眼”。2020年成立綜合工程公司,開始向新領域進軍,彼時新領域全年中標額僅為1.8億元。2022年成立兩個城市建設工程公司后,全年新領域中標額躍升至35.82億元,此后的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大關,“新領域”發展戰略已逐步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先行先試,制度創新迸發滿滿活力
新領域是新運公司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補充,“新領域”就要有新方案、新辦法、新舉措。
“對我們而言,就好比在無人區里開路,首先要建立新的‘交通規則’。”項目經理劉樹公介紹說。大化鐵路專用線在進場之初,就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的原則,針對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管理和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管理瓶頸和制約因素,及時整章建制,完善管理機制,先后制定了《綜合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安全質量管理制度》等5個大項、27個分項管理的制度,為項目迅速進入“戰斗狀態”,奠定了制度基礎。
線下工程、橋隧施工、站房建設……對于一直從事鐵路鋪軌架橋的項目管理人員來說,這些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如何將各施工專業高效整合、協同推進,確保施工過程高效管控,是擺在項目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項目通過構建三化、三標準的“3+3”立體管理工作模式,“上下”同力、“內外”兼修、“點面”結合,促進項目高效嚙合、協調聯動。
以“三化”模式,打造高效團隊。項目結合“新領域”項目特點,積極推行管理工廠化、工作信息化、施工專業化管理矩陣。積極引進“現代工廠”管理模式,形成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的工作格局。通過建立施工技術信息化管理系統、安全質量隱患排查系統等9項信息化管理系統,打造現代化管理“路徑”,提高管理效率。按照大化項目全專業模式,建立專業化作業隊,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實現了施工流程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施工效率。
以“三個標準”,推動“領題破題”。大化鐵路專用線施工環境復雜,施工項點散、制約因素多。項目通過建立施工現場標準、過程控制標準、隊伍管理標準,確保了各項施工環節的精準對接和質量控制。特別是施工現場標準,結合集團公司“四個標準化”要求,針對不同作業環境、樣板工程建設、當地民風民俗等方面,詳細制定措施,有效提高現場管理效能和標準化建設水平。
在發展中改進,在改進中發展。截至目前,大化項目已制定各類管理制度68項、作業指導書49份,形成了涵蓋各環節的標準化管理和作業體系。
攻堅克難,全力破解施工生產桎梏
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
但談及大化項目進場以來遇到的困難和瓶頸,劉樹公這位參加工作近40年,參與眾多國家重大鐵路建設項目的“老鐵路”卻也感觸頗多。
“我們的員工基本都是從鋪架項目直接轉崗過來的,在鋪架領域什么樣的難題,我們都能解決。但在大化項目這個新領域項目,我們確實遇到許多‘新問題’,一些還特別棘手。”
隧道爆破施工是進入正式施工階段后,項目面對的最為重要的重難項點。工程爆破作業是一項技術復雜、風險高、涉及多學科協同的系統工程,其難點與痛點貫穿于設計、施工、安全、環保、管理等多個環節。特別是部分爆破點臨近既有線和村莊,加之項目所處位置地質環境復雜,為施工帶來了諸多制約。
施工過程中,項目通過振動控制、沉降監測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動態調整爆破作業參數、裝藥量和掘進尺寸。同時,不斷提高鉆爆設計質量、鉆孔定位精度,時時動態控制預留變形量,仰拱開挖采用爆破+破碎錘修正達到精確控制斷面開挖效果。為了減少爆破對周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通過限制施工時間,降低爆破產生的振動、飛石、噪音等影響。
大化鐵路專用線橋梁設計梁體有簡支T梁、箱式連續梁、連續剛構梁、鋼混結合梁、帽梁等多種形式,基本覆蓋了國內鐵路普通橋梁的全部種類。這對首次進入鐵路全領域施工的新運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大化鐵路專用線的最高橋墩高度達到87.5米,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同時,專用線兩次跨越高速、兩次跨越國道,施工難度可想而知。”項目安全質量總監胡湘龍介紹說。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項目制定了周密詳實的質量過程控制方案,組織技術和施工人員預先進行反復研討和桌面推演,確保各項施工方案萬無一失。在施工過程中,項目管理人員全過程盯控、全方位保障、全工藝卡控,嚴把工程建設安全關、質量關、進度關,確保每一個環節、每一項工藝都做到精益求精。
“施工過程中,可以說每天都會遇到新問題,這就是新領域的特點。但是大家充分發揚了‘鐵軍’風采,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將困難逐個攻破。”站在已經貫通的法土山隧道前,劉樹公深有感觸。
創新為要,推動產業鏈提檔升級
開拓新領域,是新運公司改革發展的大膽嘗試,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全新探索。要在新領域的浪潮中,搏風擊浪、振翅飛翔,創出一片天地來,就要牢牢抓出創新這把“金鑰匙”,以產業創新,帶動品牌提升。
翻開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部成立兩年來的民管會工作報告,“創新”一詞是出現頻率極高的關鍵詞。無論是施工工藝的改進,還是管理模式的優化,無不體現著對創新的執著追求。
談起創新,項目常務副經理倪俊波深有感觸,“大化項目作為公司新領域的‘試驗田’,我們把創新融入管理全過程,特別是在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創新,更是重中之重。”倪俊波介紹說,大化鐵路專用線作為全專業總承包施工,涵蓋專業多,交叉施工、接口工程繁瑣,各個專業質量控制點側重不同,質量控制難度大。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針對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技術攻關和創新。
法土山隧道、玉元高速特大橋是新運公司首個橋隧工程,如何把首個工程打造成樣板工程、創新工程?
項目與設計單位通力合作,通過對隧道拱頂加設防脫空信息化監測手段,在施工過程中能夠有效檢測拱頂脫空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不僅提高了施工質量,也保障了施工安全。針對橋梁高墩施工風險高,外觀質量難以控制的特點,研究使用液壓爬模系統,通過安全的液壓爬升系統,降低了安全風險,也減少模板的重復拆裝問題。
大化鐵路專用線地處山區,溝壑縱橫,地質環境復雜,測量工作始終是一個難點。在測量施工中,項目大范圍使用無人機測繪技術,對三維地貌進行量化測繪,通過軟件轉化成可視三維地形,提高了測量精度,提升了測量效率。同時,利用三維網格進行原地表數據采集,為土方核算提供技術支持。采用隧道全斷面掃描系統,對隧道開挖斷面、二襯施工斷面施工后,第一時間進行量測,為后續施工控制提供依據。
項目結合新領域施工特點,積極動員廣大員工開展小改小革、QC等技術攻關,制定了墩身自動噴淋、措施筋優化研究、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控制等多項成果,對于項目的質量安全控制提供了技術保障。
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項目不僅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安全,同時也總結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領域施工經驗和技術標準,為公司在鐵路全專業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優精細足,大商務管理推動效益提升
大商務管理的目的是推動項目價值創造、效益提升,項目以“優攬、精管、細算、足收”為主線,實現了從“工程思維”向“商業思維”的跨越。
大化項目是新運公司區域發展、滾動經營的“碩果”,從前期項目策劃,到全過程投標,以及如今的施工組織,都始終將“優”字貫穿項目全過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標屬地綜合市場等工程,為公司贏得了良好的市場聲譽和經濟效益。
項目不斷深化大商務管理文化建設,在“精管”上下功夫,牢固樹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商務理念。大化鐵路專用線的橋墩設計種類多,墩身尺寸各不相同,導致需要采購的墩身內外模板種類增加。特別是翻模施工對低墩有較高優勢,但對于高墩、變截面矩形墩,施工效率低、安全風險高。如果不改變思路,僅模具一項就需要增加很大的施工成本。項目積極向設計院、行業專家請教,優化施工方案。一方面對變截面矩形墩采用液壓爬模,一方面優化施工組織,提高現有模板的利用率。通過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高墩施工的安全性,還大幅縮短了施工周期。同時,優化后的模板利用方案,減少了材料浪費,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項目高填方施工現場,二十多臺拉土車輪番作業,將工程所需的土料運送至現場。
高填方段填筑層數多達200多層,最高處接近60米,土方填筑量大。據項目總工任福中介紹,高填方所需的填料,大部分來自附近仙福鋼廠內的土建開挖土料。“如此大的填筑量,一開始讓我們犯了難,就思考能不能和周圍的挖方進行置換,對方的挖方到我們這里填方,實現雙贏。經過我們走訪摸排,找到了附近仙福鋼特大橋開挖的土料,項目缺口的土料一下就解決的一大半,也為項目節約了成本”,說話間,任福中轉頭與車隊負責人商量調整作業時間的事情。“晚上路上車少,拉土車能多拉幾趟,雖然是個小賬,但是得‘細算’。”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現場嚴格把控施工紅線、嚴格要求分包隊伍按圖施工,加強技術作業交底,同時通過動態成本控制與施工作業協同,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經濟成本。另外,積極推進物資集中采購,加強財務核算指導,將“足收”落實到每一項工作當中。
打造“雁陣”,建成高素質人才隊伍
“新領域版塊要持續發展,最終形成產業優勢,就要同步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新領域人才梯隊,有了人才,施工模式才能有效復制。”劉樹公對于新領域人才培養信念堅定而果斷。
新運公司將大化項目作為新領域人才培養的搖籃。在大化項目部能夠感觸到一股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在項目管理團隊中,35歲以下的青年達到35人,占比65%,各工區總工平均年齡28歲。要建立“年輕化”的管理團隊,也要讓年輕干部有一副“鐵肩膀”,能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大化項目通過現場培養、崗位練兵等方式,為青年員工“搭臺子”“架梯子”“鋪路子”。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項目秉持“走出去、請進來”原則,聘請專家駐守項目,開展專業授課與集中培訓。開展技術人員“上講臺”活動,讓技術人員在授課交流中理清思路、激發干勁。同時,在各專業間開展標準化觀摩,促進相互學習,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結合階段性施工任務和現場特點,項目雷打不動地組織開展月度考試,檢驗員工業務學習成果,促進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
2024年3月,新運公司新領域商務人員現場研學培訓班在大化項目開班,這場培訓持續120天之久,創造了公司培訓時長之最,參培人員將這次培訓形象的稱之為“一個學期”。培訓邀請行業專家和專業指導老師,從路基、橋涵、隧道、房建和四電五個專業,圍繞大商務管理、工程施工技術、成本管控、工程概預算、分包管理、變更索賠等內容,采用“理論授課+現場實踐”的教學方式,進行了系統性的培訓。而“這個學期”,也為公司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精算量、善商務”的新領域專業人才。
在業務培養的同時,項目注重為年輕員工搭建“成長成才”的階梯,先后考核聘用6名年輕員工進入中層管理崗位,讓年輕員工有干勁,更有奔頭。
黨建引領 繪就紅色“試驗田”新畫卷
走進大化項目部,大門兩側的墻壁上,“大運長虹 化雛成鳳”八個大字遒勁有力。說起這八個字,項目黨支部書記高博如數家珍,“大”和“化”代表大化鐵路,“大運”代表新運大家庭,“大運長虹”寓意大化鐵路專用線像新運公司大家庭一樣,一路長虹,蒸蒸日上。“化雛成鳳”寓意在大化這片新領域“試驗田”,經過全體參建員工的共同努力,艱苦耕耘,新運公司新領域版塊終將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化雛成鳳、展翅高飛。
這八個字,不僅是對于項目和新運公司新領域發展美好愿景,也是項目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
在大化項目部駐地,隨處可見別出心裁的黨建文化元素,從紅色標語到黨員活動室,從“軌道黨建”品牌展示到廉潔文化元素,從企業精神到地方特色,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在對項目部進行航拍攝影時,筆者注意到項目在駐地院子策劃的別致造型。一雙充滿力量的雙手,托舉著院子中央三面迎風招展的旗幟,也托舉著“中國中鐵一局”的企業標識。
項目成立以來,玉溪市總工會、化念鎮政府等多家地方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到項目觀摩,與玉溪市國資委及其下設的五大公司、玉溪市工業信息投資有限公司等黨組織開展黨建聯合活動。與地方政府、醫院、消防部門黨組織,聯合開展消防、防洪等安全知識培訓教育……
栽下梧桐樹,迎來金鳳凰!
大化項目與屬地黨組織的高頻互動,不僅因為其外在的黨建文化,更因其內在的“紅色密碼”。項目黨組織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開展“黨旗在工地飄揚 黨員在崗位閃光”工地黨建主題活動,每年以“一次黨建聯建、一次黨建+活動、一次標準化觀摩、一次優秀黨員表彰、一次廉潔進工地”五個一工程為切入點,推進基層黨建工作與施工生產深度融合。通過主題黨日、專題黨課、創崗建區、黨建聯建、愛心幫扶等活動,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在首隧、首橋等控制性工程現場,在破解“急難險重”的任務中,黨員靠前站,形成了“重難點在哪里,黨員就站在哪里,攻堅克難就在哪里”的良好局面。
勇于創新者進,善于創造者勝。站在大化鐵路專用線仙福1號隧道施工現場遠眺,化念南站施工正酣,高填方現場熱火朝天,仙福鋼特大橋、玉昆鋼特大橋橋墩拔地而起……
兩年多來,大化項目上下始終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爭當新領域發展的“行動派”“排頭兵”,敢于領跑、創先爭優,最終“化圃為林”,為新運公司積累了一批新領域方面可推廣、可復制的管理經驗、施工方案、技術成果以及優秀人才。
如今,這塊新領域的“試驗田”里,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塊“試驗田”必將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產田”。
已貫通的玉元高速特大橋
已貫通的法土山隧道
建設中的大化鐵路仙福1號隧道
建設中的大化鐵路化念南站
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首孔鋼混結合梁
玉昆鋼特大橋、仙福鋼特大橋施工現場
項目矩形墩創新使用采用液壓爬模
化念南站綜合樓
完成鋪軌的玉元高速特大橋
大化鐵路專用線高填方施工現場
各工區間進行觀摩學習
測量人員現場實訓
大化鐵路專用線項目部
項目黨支部與駐地單位開展黨建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