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中鐵一局參與建設的廣州市南沙區體育館周邊道路工程(濱江北路、規劃四路)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并通車。
南沙體育館周邊道路工程(濱江北路、規劃四路)位于廣州市南沙區,項目共包含2條市政道路,濱江北路東接鳳凰大道、西聯規劃四路,30米寬的雙向六車道如蛟龍橫臥蕉門之濱;規劃四路縱貫南北,20米寬的雙向四車道精準串聯起坦尾村安置房、頤德灣尚社區、少年宮與南沙體育館,織就一張民生路網,極大便利周邊居民日常出行。
建設過程中,該項目面臨場地作業空間受限,地下13-20米深處水泥攪拌樁與坦尾村舊改單位鋼錨索施工沖突,5米深基坑的地質風險,379棵苗木限期遷移,紅線范圍內10KV永久用電遷改,燃氣、給水、排水等十余類交織密集管線的遷改保護等諸多難題。項目團隊合理拆分模塊、細化區域、優化工序,對基坑及管線實施24小時沉降位移監測,針對錯綜復雜的管線施工建立了多方協調機制分部推進,攻克了最考驗技術統籌的錨索與攪拌樁的施工沖突難題,確保工程施工過程中安全、質量、進度,為工程順利完成筑牢根基。
道路建設充分體現民生智慧元素,處處彰顯民生溫度。人行道鋪設透水磚以增強雨水吸納能力;綠樹沿道鋪展生態畫卷,兩側“平安南沙”特色欄桿與嶄新路面相映,兼具功能與美觀;路面采用雙層降噪瀝青,水泥攪拌樁筑牢地基,有效降低車流噪音。兩條道路全長1.087公里,連接了鳳凰大道與鳳亭大道,不僅是服務十五運的迎賓通道,還是賦能“灣區之心”南沙城市成長的重要基礎設施。
隨著道路全線通車,實現了區域路網升級,將加速南沙融入“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為體育館賽事保障注入硬核支撐,同時也將積極促進南沙區產業、居住、文化功能的有機聯動與協同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竣工驗收會
工程建設現場
夜幕下的南沙體育館周邊道路